一、喉痉挛
喉痉挛是声门上咽喉部肌肉出现强有力的收缩或痉挛,导致上呼吸道的部分或全部阻塞,是一种由于刺激引起的自我保护反应。
喉痉挛的诱因
  *刺激因素:咽喉部异物、血液或分泌物;
  *上呼吸道的炎症感染;
  *药物:刺激性挥发性麻醉药(如乙醚、异氟烷、地氟烷)以及某些静脉麻醉药如疏喷妥钠,***等;
  *浅麻醉下气道内操作,如吸痰、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、喉罩、气管插管或拔管对咽喉部产生的刺激;
  *手术操作:浅麻醉下剥离骨膜,扩肛手术,扩张尿道,牵拉内脏等;
  *其他:搬动病人、缺氧、二氧化碳蓄积等。
临床表现
  *呼吸节律变化,呼吸暂停、吸气困难和屏气;
  *吸气异常音(喉鸣),上呼吸道梗阻征:吸气费力、气管拖曳、胸腹矛盾运动;
  *PETC02波型不规则、变低、消失,喉痉挛;
  *严重三凹征,小儿尤婴儿无呼吸动作,面罩加压给氧胸廓无起伏。
处理
  *立即停止一切刺激和手术操作;
  *调整面罩、托下颌,轻提下颌可缓解轻度喉痉挛,面罩加压纯氧呼吸;
  *放置口咽通气道,只要一定量气体进入肺,多数患儿能缓解;
  *加大吸入麻醉药浓度和新鲜气流量,只要患儿吸入麻醉药(如七氟烷)加深麻醉,喉痉挛可能很快缓解;
  *早期发现喉痉挛先兆,可将险情消灭在萌芽中。
可能或曾反复发生拔管喉痉挛的患儿
  *呼吸恢复:在七氟烷深麻醉下拔管后面罩给氧;
  *呼吸恢复不理想:在深麻醉下先将气管导管拔出,换成喉罩(拔喉罩刺激低于拔气管导管,病人耐受更好)。
缺氧加重
  *已有静脉开放,立即静脉给予丙泊酚(1~2mg/kg)或琥珀酰胆碱(0.5~2mg/kg)后气管插管,如无静脉通路,可肌注琥珀酰胆碱(4mg/kg);
  *求助;
  *行气管插管,或边给药边插管;
  *气道压力非常高,正压加压通气无效时不要与闭合的气道对抗,那样只会把气体挤入胃内,引起胃膨胀,立即行气管插管或给琥珀酰胆碱;
  *紧急情况下采用16号以上粗针行环甲膜穿刺给氧或行高频通气;
  *不能等到出现极度缺氧和低氧血症才缓解喉痉挛;
  *不要等到出现心动过缓,此时离心搏停止已不远;
  *Sp02显示滞后现象,口唇颜色变化更能及时反应氧合变化。
二、反流误吸
小儿麻醉反流误吸发生率比成人高,但在0.1%以下,大多数误吸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或拔管苏醒期。
诊断
  *明显大量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;
  *面罩或喉罩维持通气,诱导后出现难以解释低氧血症;
  *呼吸系统症状;
  *喉镜检查时窥见咽喉部有胃内容物。
预防
*急诊或饱胃尽量推迟手术;
  *术前用促胃排空和提高胃液pH的药,如胃复安、H2受体阻断剂等(理论上降低反流误吸危险,但临床研究未证实);
  *麻醉诱导时消化道进气腹胀明显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系手术,经鼻轻插吸痰管吸出胃中气体清醒后拔管,侧卧拔管;
  *疑有误吸不要面罩正压通气,立即气管插管并吸引。
处理
  *严重误吸立即头低足高位,清除反流物;
  *立即气管内插管;
  *支气管内冲洗:冲洗液Ns,或Ns100ml+庆大霉素20u+地塞米松20mg,每次15~20ml注入气管内后扣打胸部,使冲洗液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振动,产生稀释、洗涤作用,随即头低位吸除冲洗液,反复5次以上;
*必要时支气管镜下冲洗或肺灌洗。